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


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?

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,簡稱AD),又稱過敏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,是一種慢性、會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,與遺傳有關。主要症狀為 : 皮膚癢、紅腫、水泡、結痂。在嬰幼兒最常見,約占小兒人口的 3~5%,但也可能出現在任何年紀,通常良好的控制下,隨著年齡增長有半數以上的病人慢慢好轉。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,同時合併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,這個特殊的現象被稱為過敏三聯症。

 

 

圖片來源 :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

 

 

為何會引發過敏性皮膚炎?

  • 與基因體質有關:容易對外界刺激產生較大的敏感反應,過敏原容易穿透皮膚引發免疫反應。

  • 環境因素:外界環境中的細菌、黴菌、氣候、灰塵、清潔劑…等,這些物質容易造成皮膚炎。

  • 皮膚的保護屏障能力下降:容易讓刺激物及過敏物質經由皮膚進入體內,進而產生過敏反應。

 

 

常見不同族群的症狀

1.嬰兒期(2個月~2歲):

  • 常見於臉頰、前額、頭皮,以臉頰情況最為嚴重,出現紅疹、皮膚搔癢、乾燥脫皮、起水泡。
  • 若是嬰兒出現流膿的現象,則可能為細菌感染,應快速就醫。

 

2.兒童期(2歲~12歲):

  • 常見於臉部、頸部、關節處如手腕、肘窩、膝窩,也可能出現在大腿或臀部等地方,出現皮膚乾裂、苔蘚樣皮膚、慢性濕疹、抓癢後破皮結痂。

 

3.青年、成人期(12歲以後):

  • 常見臉部、前胸、手腕、足關節的皮膚更乾燥、更厚、膚色加深、皮膚苔癬化。
  • 約有5%~10%的患者會延續到20歲,可能因荷爾蒙改變或青春期壓力,一般情形下,患者應在30歲前後痊癒。另外,婦女於生產後也常發現異位性皮膚炎發作。

 

圖片來源:Med Partner 美的好朋友

 

 

如何改善呢?

  • 避免抓癢:可以降低抓癢後帶來的傷害,也降低破皮、感染的機率。

  • 飲食:避免接觸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,如蛋類、牛奶、豆類、海鮮、堅果、花生、巧克力、小麥…等。

  • 氣候變化:溫度差異過大或流汗都可能加重皮膚搔癢感,避免劇烈運動或夏天過度曝曬,冬天加強保濕工作,防止皮膚乾燥情形。

  • 空氣汙染:空氣品質差建議少出門為宜,也應避免處在空汙較嚴重的區域及菸害環境中,藉此降低誘發過敏的機會。

  • 住家環境:動物的毛、灰塵、羽毛、地毯皆是常見的過敏原,平時應注意住家環境的清潔,避免給接觸絨毛玩具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:MedPartner、維基百科、台南北安勤美皮膚科、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、高醫醫訊、政昇處方宅配藥局